郭艳培,现为泰安校区学团工作部正科级干部,曾担任专职辅导员,具有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和深厚的教育情怀。自2024年9月起,担任智能装备学院应急装备2024-5班班主任。面对刚刚踏入大学校园、充满憧憬与迷茫的2024级新生,郭艳培迅速转换角色,将其过往的辅导员工作经验与班主任职责深度融合,以高度的责任感、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细致入微的关怀,全身心投入到新班级的建设和学生的成长引导工作中。
精准引导,助力新生顺利启航“大学梦”
大学一年级是学生适应新环境、确立新目标、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郭艳培深知这一点,她将工作重心前移,抓住入学初期的“黄金时段”,多措并举,帮助学生扣好大学生涯的“第一粒扣子”。
深入迎新一线,建立初步信任。新生报到期间,郭艳培就坚守在迎新点,亲切地与学生及家长交流,主动介绍专业概况和大学生活,耐心解答疑问,迅速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消除了新生初来乍到的陌生感与焦虑感,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础。
精心组织入学教育,强化归属与认同。她不仅协助辅导员老师组织学生认真参加学校、学院层面的入学教育活动,更结合本专业特点和班级实际情况,精心策划了系列班会和主题活动。通过“破冰”行动让同学们快速熟悉;通过校史校情、院史院情介绍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荣誉感;通过学业规划初步讲解引导学生思考未来方向;通过校纪校规、安全纪律教育树立底线意识。她尤其注重结合自身安全工程专业背景,生动开展校园安全、应急避险等主题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安全素养。
深度谈心谈话,把准思想脉搏。谈心谈话不仅是师生间沟通思想、疏导心理的桥梁,更能精准把握学生成长需求,及时化解矛盾困惑。通过深度交流,教师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增强其适应能力与抗挫力,促进心理健康与人格完善。多年的学生工作管理经验,让她深知谈心谈话的重要性,入学后,通过与辅导员老师、专业课老师沟通,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后,她坚持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耐心倾听学生们对大学生活的感受、遇到的困惑以及对未来的想法,细致观察学生的情绪状态和适应情况。通过谈心谈话,初步掌握了学生的性格特点、家庭情况、兴趣爱好和潜在需求,建立了初步的学生信息档案,为因材施教和精准帮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用心培育,夯实班级建设“奠基石”
一个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班集体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郭艳培借鉴以往带班经验,着力加强班级组织建设和文化建设,营造优良班风。
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在班委选拔过程中,她鼓励有意愿、有热情、有责任心的同学毛遂自荐。日常管理中,她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干部培养,加强沟通交流,了解班级情况、提升学生干部工作能力。
树立优良学风,引导自主学习。她多次在班会中强调大学学习方式的变化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学业上,她构建“师生—生生—朋辈”三维帮扶机制,通过组织课程学习小组、邀请专业教师答疑、选派优秀学长学姐分享等方式,营造浓厚学习氛围。虽然自身是安全工程专业,与应急装备与技术工程专业有一定的交叉,但她不过度介入具体课程的知识讲解,而是侧重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时间管理能力的引导,鼓励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用爱守护,当好学生成长“护航人”
她尤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将“以生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工作的每一个细节。
关注特殊群体,实施精准关怀。通过前期谈心和观察,她迅速识别出在适应、经济、心理等方面可能需要更多关注的学生。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时宣传学校的资助政策,耐心指导申请流程,并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对于适应较慢、性格内向的学生,主动多加关心,创造机会鼓励他们参与集体活动,融入班级;对于学业上暂时遇到困难的学生,及时提醒,帮助分析原因,推荐学习资源。她的关怀细致而温暖,如知心朋友般的存在。
强化心理疏导,培育阳光心态。她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波动和心理状态,对于出现情绪困扰或人际关系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疏导和安抚,提供倾听和支持。积极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压力和挫折,培养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态。
言传身教,争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者”
郭艳培深知“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她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严谨的工作态度、积极的生活心态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她遵守工作纪律,认真负责地完成各项任务;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处事公正;乐于倾听,尊重学生的想法;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素养和育人能力。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学生诠释了责任、担当与敬业的内涵,成为了学生心目中可亲、可敬、可信赖的师长和榜样。
这一年中,学生班级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获得全国大学生高新技术竞赛等科创竞赛奖项10项,参加各类文体活动获校区级以上奖项20余项,军训中表现优异获优秀组织奖。
尽管担任班主任的时间尚短,但郭艳培以其丰富的经验、高度的责任心、深厚的关爱和务实的工作作风,迅速打开了工作局面,有效引导了新生顺利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为班级未来的良好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讯员:王鑫鑫 记者:韩洪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