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传承弘扬“老矿院精神” 铸就能源人师德师风铁肩——能源学院党委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5-11-24 点击:

能源学院作为传承弘扬“老矿院精神”的重要血脉,始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探索和实践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新路径。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将“老矿院精神”融入师德师风建设全过程,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服务能源强国战略提供了坚实的师资保障。

一、创新模式,构建以“老矿院精神”为内核的师德师风教育体系

强化理论武装与精神传承的常态化机制。学院党委始终坚持把教师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面领导。着力建立“便捷学”“自主学”“随时学”机制,坚持不懈做好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化、内化、转化工作。同时,将“老矿院精神”作为学院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丰富的平台载体,系统梳理和宣传“老矿院精神”的历史渊源、时代内涵与典型人物故事,营造常态化浸润环境。开设“师德师风建设”学习专栏,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传播格局,逐步形成“书记领学、支部研学、师生联学、个人自学”的“四学联动”生动局面,营造了学习弘扬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的浓厚氛围。

深化融入专业使命的特色化教育路径。结合能源与国家战略安全、矿业与国民经济命脉紧密相关的学科特点,依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三会一课”等机制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将个人发展融入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和行业科技进步的伟大事业。学院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和教育部首批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试点院系,资源工程系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样板支部”和“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重点实验室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充分彰显了学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师德师风与事业发展的显著成效,也是“老矿院精神”在基层党组织焕发活力的生动证明。

完善学习教育与考核评价的长效机制。将师德师风教育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和教师培养培训各环节。认真组织新教师参加学校入职培训并签署师德师风责任书。围绕立德树人、专业建设、教学创新等方面,制定《能源学院暑期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计划》,将“老矿院精神”和矿业行业优良传统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形成《年度教师发展培训档案》,为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精准赋能。常态化组织教师参加学校师德大讲堂、师德师风网络培训,定期组织学习《违反新时代高校教师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等,强化法治纪律教育。在制度建设方面,学院强化考核评价导向,在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人才计划推荐、导师遴选、项目申报等具体环节,严格执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和育人成效。同时,畅通监督反馈渠道,建立健全学生、家长、同行多方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定期开展学生评教、师生座谈,听取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意见建议,建立健全师德失范处理机制和自省自查机制,对反映的问题和失范行为迅速核查,“零容忍”,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持续净化育人环境。

二、传承精神,打造具有“老矿院精神”特质的教师队伍

厚植沃土,发挥名师引领作用。将名师培育与团队建设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抓手,持续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与师德素养全面提升,近年来,涌现出一大批德才兼备、继承和发扬了“老矿院精神”的先进典型与高水平团队: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山东省教育系统“大道师者”宣传展播人物,2名齐鲁最美教师,1名新时代青年先锋奖,1名全省“担当作为好干部”,1名山东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3名山东省教学名师等;获评1个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山东省“干事创业好团队”、1个山东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等。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系统规划与持续投入,实现了从“选树典型”向“体系培育”的机制创新,有效发挥了名师团队的示范引领与辐射带动作用。

尊师惠师,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认真落实学校尊师惠师政策,努力提高教师的职业地位和幸福感。关注青年教师成长,落实“传帮带”机制,帮助解决住房、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增强其归属感和获得感。

融会贯通,筑牢学院文化根基。将师德师风教育与校史院史、学科专业发展史教育相结合,组织新入职教师参观校史馆、学院荣誉室,开展新老教师座谈会,邀请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振骐为代表的老一辈矿业教育工作者讲述扎根行业、艰苦奋斗的故事,引导新教师深刻理解并自觉传承学院优良传统,将个人奋斗融入学校“三步走”发展蓝图,使“老矿院精神”成为激励一代代能源教育工作者奋勇前行的不竭动力。

三、价值引领,彰显弘扬“老矿院精神”的师德师风建设成效

在教学一线中践行育人初心。鼓励教师投身教学改革,打造“金课”,淘汰“水课”。实施“课程思政”提质计划,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家国情怀、科大文化、矿业精神等思政元素,编写课程思政案例库,使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获批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堂7项,校级课程思政培育项目11项。通过以党建带团建,推动党支部力量下沉至学生社区,营造了全员育人的良好生态,学院获评“学生社区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近年来,7名教师在省级以上教学创新大赛、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中获奖,学院国家一流课程5项、省级一流课程8项,学生评教优良率持续高位。学院获评“山东省专业特色学院”。

在服务社会中体现担当精神。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劳模和优秀人才助企行”、技术咨询、安全生产指导等社会服务活动,积极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近年来,50余名教师赴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单位挂职锻炼,为地方和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倡导“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学院科研团队多次承担千万元级大项目,并获得8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

同时,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在带领学生服务社会中言传身教、同向发展。所带学生团队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国家级金奖2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山东省赛冠军,推动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立德树人永无止境,师德师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面向未来,能源学院党委将继续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引,以弘扬和践行“老矿院精神”为强大动力,持续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全体教师自觉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学院将坚定不移地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努力打造一支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让学生爱戴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勇担能源强国建设使命的时代新人,为助力学校“全面建成工科主导、特色鲜明的世界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通讯员:刘瀚晖)

谭云亮带领师生在工程现场 资料图